服务热线
15650282386
5m?/d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一、设备运行条件及工艺要求
(1)设备运行条件
1)设备使用条件及安装地点:室外地下地埋(设备控制柜应设置地上)。
2)电源电压:380V/220 AC三相四线(买方预留电源接线点,预留电源接线点至设备由卖方负责)
二、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内置式)工艺,处理规模为5m?/d,设备由调节池、缺氧池、MBR池、中水储池、格栅、原水提升泵、毛发收集器、回流泵、低噪音鼓风机、抽吸泵、消毒剂投药设备、管道混合器、中水供水泵、转子流量计、自动流量计、电磁阀、膜组件、集水坑潜污泵及水位计、控制电缆和系统控制柜等组成,由污水处理设备供货厂家成套供给。处理后的出水水质须符合 (GB/T18920-2002)中的一级A标准。
三、供货设备参数(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参数)
1)格栅:为初级过滤设备,用以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漂浮物,对后续处理构筑物起保护作用 。格栅斜置于调节池进水管入口处 。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宜选用手动和机械格栅各一道,栅条问空隙宽度分别为10mm和2.5mm,倾角为60。。
2)污水调节池:收集贮存原水,对原水的水量与水质进行调节.在池内设预曝气, 曝气量不宜小于0.6m3(m'.h),对池内水体搅动、充氧,防止悬 浮杂质沉淀,对有机物也有一定去除率,可适当减少后续单元的生化负荷.调节池预曝气可进行问歇式运行.另外,调节池内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导流装置。
3)毛发收集器,用以去除格榄难以去除的毛发等长纤维状物 ,防止其进入MBR 池后进而对膜组件造成不利影响.毛发聚集器为快开式钢制设备,内设有30目的不锈钢丝格网, 格网应定期清洗.
4)原水提升泵:Q=不小于0.625m?/h、供水扬程:H=10m,数量2台,安装于污水调节池外。
5)污水调节池应配套水位浮动开关,水位浮动开关与原水提升泵联动,根据液位信号控制原水提升泵的启停;水位浮动开关可将水池内液位信号反馈至中控值班室内。
6)MBR池。是去除污染物的主要处理单元,应保障所需的水力停留时问.原水为杂排水、生活污水时,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出水水质要求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但不宜小于3 h。
在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膜组件浸没于MBR池内,池内曝气方式宜采用低噪声的鼓风机加布气装置。
MBR池曝气量可按气水比计算,一般为10: 1- 30: 1。在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曝气形成的气水二相流对膜表面的水力冲刷是抑制膜污染的主要措施,气水比一般不小于15: 1。曝气量的具体数值应参照膜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或试验数据而定。
7)膜分离设备. MBR池内的活性污泥混合液通过由若干个膜组件组成的膜分离设备实现泥水分离 。所谓的膜组件是将一定面积的膜元件以某种形式组装成的膜分离器件,是工程应用当中安装膜的最小单元。膜元件的基本形式有平板式、管式、毛细管式以及中空纤维式,在膜生物反应器中适用的则主要有平板式、管式 以及中空纤维式,相应的膜组件形式为板框式(平板式元件)、枉式(管式或中空纤维式元件)、帘式或束式(中空纤维式元件)。由于工程实际要应用较大面积的膜,所需膜组件的数量很大,因此往往需要将一个或数个膜组件以某种形式组装成膜组件单元(即膜分离设备),其中包括膜组件、集水管、固定文架等,根据膜组件的形式,也有板框式、柱式、帘式或束式等形式,全部膜组件的总有效膜面积应根捂处理规模和膜供应商建议的膜通量计算确定.
在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膜组件采用水泵抽吸负压出水,为保持出水流量相对稳定,宜选用具有自吸能力的水泵,其吸程不应低于4m.
当采用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时,中水处理站内宜设置起吊设施,能够将膜组件单元从MBR池中吊出进行离线清洗或检修.
8)化学除磷.当中水作为景观环境用水时,考虑到建筑中水设施一般缺乏专业人员管理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缺氧一好氧处理流程,可对含碳有机物和氮进行较为彻底的去除,为了强化除磷效果应设置化学除磷单元,并采用向MBR池内同步投加的方式,除磷药剂可选用铝盐(如硫酸铝、聚合氧化铝等)或铁盐(如三 氛化铁、氛化亚铁、硫酸铁或硫酸亚铁等)等混凝剂 , 其投加量与污水中总磷的摩尔比宜为1.5 - 3:1,并且可投加离子型聚合电解质(如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形成的沉淀物与剩余活性污泥一起从MBR池排除。
9)MBR池应配套水位浮动开关,水位浮动开关与抽吸泵联动,根据液位信号控制抽吸泵的启停;水位浮动开关可将水池内液位信号反馈至中控值班室内。
10)消毒.中水处理站必须设有消毒设施.消毒剂建议采用商品次氯酸钠溶液, 用计量泵投加,有效氯投加登应保证中水余氨达标,不易购买商品次氨酸钠溶液的地方,可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二氧化氯发生器等方式消毒,消毒设 备问应增设排风系统,采用氛化消毒时,加氯量宜为有效氯5 - 8mg/L,消毒接触时间应大于30min,中水水源为生活污水时,应适当增大加氯量,为保证氛与中水充分接触,可采用快速混合消毒技术(如在处理出水管递上安装螺旋形 静态混合器),并采用设反应池等有效措施。
11)中水贮存池.调节中水出水量和中水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设计中应注意自来水补水时的上限水位的合理设置。
12)中水池应配套水位浮动开关,水位浮动开关与中水供水泵联动,根据液位信号控制中水供水泵的启停;水位浮动开关可将水池内液位信号反馈至中控值班室内。
13)污泥处置. MBR池应定期排除剩余活性污泥,好氧处理流程的排泥周期不宜超过12个月, 缺氧-好氧处理流程的排泥周期应根据原水中,总磷浓度及除磷药剂的种类和投加量综合确定,中水作为景观环境用水时,宜采用机械脱水装置使污泥脱水后外运处理。
14)控制,中水处理站的处理系统和供水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并可在控制台上实现手动控制,各个动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流量等参数应在控制台显示。
13)中水池出水,出水要求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一级A标准后,回用作为绿化用水水源。
14)潜水排污泵:Q=0.625m?/h、供水扬程:H=10m,数量2台,安装于集水坑。其安装、运行、调试也在本次供货范围内。
15)集水坑配套液位计,液位计与潜水排污泵联动,根据液位信号控制潜水排污泵的低保护水位停泵;液位计与地埋污水处理装置联动,根据液位信号控制污水处理装置在高报警水位停止运行;液位计可将集水池液位信号反馈至中控值班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