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650282386
1. 本项目污水来水不均匀程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由于水量与水质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因此必须考虑设置均质均量的调节池。
2. 根据现场踏勘观察,服务区污水可生化性较高。
3. 根据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本污水处理工艺除了去除有机物外还应能去除氨氮及磷,使出水达到排放要求。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的污水为生活污水及雨水,可生化性较好,因此拟采用“A2/O+MBR”处理工艺,该工艺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脱氮除磷效果好,运行稳定。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A2/O工艺概况
A2/O工艺在系统上是最简单的同步除磷脱氮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小于其它同类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抑制丝状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SV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处理后污水与污泥的分离。由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长,因此脱氮除磷效果非常好。
1. 厌氧池
在厌氧池内聚磷菌吸取有机物实现磷的释放,同时在厌氧的环境下,有机氮进行氨化,形成氨态氮。回流的污泥进入厌氧池,保证厌氧池内微生物的浓度,达到更好的有机物去除效果。
①聚磷菌释放磷
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将体内储存的磷酸盐水解,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能量,同时将磷酸盐释放到体外水体中;聚磷菌利用水解产生的能量,从水体中吸取其所需要的有机物,然后将有机物在体内合成PHB储存在体内供其繁殖生长使用。
②有机氮氨化反应
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的过程。很多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能分解蛋白质及其含氮衍生物,其中分解能力强,并释放出氨的微生物称为氨化微生物,在氨化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化为氨态氮。其反应式如下:
有机氮 氨化菌 NH4+-N
2. 缺氧池
在缺氧池内,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剩余的有机物将硝态氮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好氧池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内,缺氧池内的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作为碳源,将硝态氮还原成气态氮,实现污水中氮的去除。
在缺氧的条件下,将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N2)的过程,该过程是由反硝化菌完成的。反应式如下:
NO2- + 3H(电子供体有机物)→1/2N2 + H2O + OH-
NO3- + 3H(电子供体有机物)→1/2N2 + H2O + OH-
3. 好氧池
在好氧池内,污水中的氨态氮实现硝化生成硝化氮,并通过内回流系统回到缺氧池内;聚磷菌在好氧池内进行过量吸磷;以及剩余部分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吸附去除。
①硝化反应
氨氮分两个阶段被氧化成硝酸盐,第一阶段先由亚硝酸菌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第二阶段再由硝酸菌将亚硝态氮转化为硝态氮。反应式如下:
2NH4+ + 3O2 亚硝酸菌 2NO2- + 4H+ + 2H2O
2NO2- + 2O2 硝酸菌 2NO3-
②聚磷菌吸磷反应
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能将污水中的磷超量的吸入体内,实现污水中磷的去除。
三、污水处理小水量工艺的比较图示
由于业主方无法提供设计资料,我企业根据以往经验和目前行业技术中的几种工艺(SBR、ICEAS、MBR)通过几种方案的对比。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目前在国内已开始广泛应用的膜处技术,即固液分离型膜生物反应器(MBR)。采用膜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综合处理,保证污水达到一级A标。以下为现阶段污水处理小水量工艺的比较图示。
污水处理小水量工艺的比较图示
工艺 名称 |
概况 |
优点 |
缺点 |
适用范围 |
SBR |
称为间歇性活性污泥工艺过程五个阶段: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待机五个阶段。整个过程都在一个池子中完成。 |
1.占地面积少,投资费用比较低。 2.出水水质较好。 |
1.自动化要求程度高,运行不稳定。 2.运行费用高。 3.运行管理比较繁琐。 |
适用于水量500-2000m?/d的中型污水处理厂,土地紧缺地区。 |
ICEAS |
ICEAS是一种连续进水,间歇曝气和周期排水的工艺。主要分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污染物基本在主反应区被去除。 |
1.二个区能做到硝化与反硝化反应,大大提高了脱氮除磷效果。 2.连续进水,配水稳定。 |
1.污水在预反应区到主反应区容易造成水力絮动,而发生污泥膨胀。 2.水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 |
适用于水量2000m?/d以上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对脱氮除磷要求较高地区。 |
MBR |
MBR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生物废水处理技术相接好的新型工艺。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曝气池中的生物富集,使得生物处理效率大幅度提高,生物处理后的污水再经膜分离。 |
1.出水水质较稳费定,不容易产生污泥膨胀。 2.操作管理,运行用底。 |
1.处理水量较少,受水量限制严重。 2.耐水里冲刷能力较差 |
适用于水量300m?/d小型污水处理厂。 |